临沂大学学报

马克思主义理论

  • 中国特色唯物主义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探索

    彭燕韩;

    中国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前进发展的主题发生了变化。为适应实践发展的要求,中国特色唯物主义体系应有所充实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践创新与理论体系创新的思想应升华为唯物主义的规律,毛泽东实践论的思想应升华为“实践是唯物主义的核心”,恩格斯关于学习哲学史坚持理论思维的思想应当成为理论体系创新的重要准则,马克思《资本论》体系创新的方法与原则应吸收为中国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

    2025年02期 v.47;No.243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对“核心意识”发展的历史性贡献

    彭先兵;

    与领导核心辩证统一的“核心意识”事实上贯穿了整个中共党史,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却被严重扭曲。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改革开放期间,批判个人崇拜,使“核心意识”的发展重回正确轨道;强调依靠民主法制规范民主集中制,使“核心意识”的发展有了根本组织原则的保证;重视政治体制改革,使“核心意识”的发展有了相应的领导体制条件;建树第三代领导核心,使“核心意识”的发展与领导核心建设实现了良性互动。这些承前启后的关键性的历史贡献是新时代能够正式提出并正确强化“核心意识”的重要基础。

    2025年02期 v.47;No.243 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红色文化研究

  • 红色文化视角下革命文物对于我党革命精神谱系的价值探微

    渠长根;梁秀清;

    作为红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革命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革命精神,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传承红色基因的关键媒介。明确革命文物的定义与范畴,是探究其价值的前提。革命文物以实物形态蕴含并展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而革命精神的话语构建又赋予革命文物以厚重内涵与深刻意义,两者相互激荡、同驱同载,共同揭示了革命文物在红色文化传播中的关键作用。因此,革命文物在构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过程中,必然表征出深化精神理解、拓展精神疆域及铸牢国民精神基石等多维价值。

    2025年02期 v.47;No.243 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红色文化视角下革命文物对于我党革命精神谱系的价值探微

    渠长根;梁秀清;

    作为红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革命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革命精神,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传承红色基因的关键媒介。明确革命文物的定义与范畴,是探究其价值的前提。革命文物以实物形态蕴含并展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而革命精神的话语构建又赋予革命文物以厚重内涵与深刻意义,两者相互激荡、同驱同载,共同揭示了革命文物在红色文化传播中的关键作用。因此,革命文物在构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过程中,必然表征出深化精神理解、拓展精神疆域及铸牢国民精神基石等多维价值。

    2025年02期 v.47;No.243 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红色旅游资源游憩经济价值评估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为例

    赵文;马嫚;

    评估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对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的红色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区旅行费用法(ZTCM)和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其游憩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估。百色市在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旅游产品与服务满足了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此外,遗产价值、存在价值与选择价值的显著提升,不仅体现了游客对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高度重视,也揭示了红色旅游资源巨大的经济潜力。从长远角度看,旅游景区的发展应更加重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确保其长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025年02期 v.47;No.243 3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下载次数:7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乡村振兴

  • 数字经济、劳动力回流与城乡融合

    曹俊勇;张乐柱;

    基于2013至2022年中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全面评估。首先,数字经济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其次,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再次,劳动力回流在数字经济推动城乡融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最后,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在数字经济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变量下,均展现出显著的门槛效应。基于以上研究,分别从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重视劳动力回流对推动城乡融合的重要作用以及制定差异化的城乡融合策略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2025年02期 v.47;No.243 4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7K]
    [下载次数:6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数字经济、劳动力回流与城乡融合

    曹俊勇;张乐柱;

    基于2013至2022年中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全面评估。首先,数字经济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其次,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再次,劳动力回流在数字经济推动城乡融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最后,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在数字经济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变量下,均展现出显著的门槛效应。基于以上研究,分别从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重视劳动力回流对推动城乡融合的重要作用以及制定差异化的城乡融合策略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2025年02期 v.47;No.243 4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7K]
    [下载次数:6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习近平健康乡村建设观的基本内涵、理论意蕴与实践进路

    张业蕾;周国瑞;

    围绕健康乡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系列论述,逐步形成了习近平健康乡村建设观。这一乡村建设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民群众健康的思想,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乡村建设特别是农民健康保障理论,提供了解决世界健康乡村建设问题的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廓清思想认识,坚持以健康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025年02期 v.47;No.243 68-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习近平健康乡村建设观的基本内涵、理论意蕴与实践进路

    张业蕾;周国瑞;

    围绕健康乡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系列论述,逐步形成了习近平健康乡村建设观。这一乡村建设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民群众健康的思想,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乡村建设特别是农民健康保障理论,提供了解决世界健康乡村建设问题的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廓清思想认识,坚持以健康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025年02期 v.47;No.243 68-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文学地理学

  • “约克纳帕塔法”:共同体的地方性与全球性

    王海燕;

    在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地理意象、地理景观和地方组成的地理空间承载了美国南方文化记忆中的集体创伤,充分展现了美国南方人在维系传统共同体中的情感挫折和认同危机。“约克纳帕塔法”共同体的地方性特征触发了人们对于美国南方作为神话王国的重新认识。此共同体叙事中表现的种族主义涉及的不仅是美国南方,它与整个北美洲、拉丁美洲、非洲以及欧洲等都息息相关,共同体的南方性超越了“南方”与“北方”相互对峙的狭隘地域概念,“约克纳帕塔法”被赋予了一种“全球南方”的世界性特征,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缩影。福克纳的共同体叙事策略既实践了作者前瞻性的艺术理念,其深厚的人文情怀又足以引起人类对于共同体中自身命运的深刻反思。

    2025年02期 v.47;No.243 7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白先勇小说空间意象的审美性解读

    谭永利;

    白先勇的小说叙述话语自成一家,艺术特征以精雅为主,轻缓柔美,细腻敏感,充溢着一种拂之不去的寂寞之感。空间意象是白先勇作品美学风格呈现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段,对白先勇小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类空间意象——公馆客厅、午夜公园和舞厅酒吧进行审美性解读,可以理解三类空间意象在感官、心理和隐喻中体现的时空错位、身份追寻和命运归依问题,从而发掘作品中具体可感的审美空间,探讨小说寓“意”于“象”的空间审美内涵。高度凝练的地理空间意象在小说中的表达,是人物活动的意象化呈现,融合了作者的观察者视角、富有创造力的表达以及读者想象的审美意识合力。

    2025年02期 v.47;No.243 8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0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白先勇小说空间意象的审美性解读

    谭永利;

    白先勇的小说叙述话语自成一家,艺术特征以精雅为主,轻缓柔美,细腻敏感,充溢着一种拂之不去的寂寞之感。空间意象是白先勇作品美学风格呈现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段,对白先勇小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类空间意象——公馆客厅、午夜公园和舞厅酒吧进行审美性解读,可以理解三类空间意象在感官、心理和隐喻中体现的时空错位、身份追寻和命运归依问题,从而发掘作品中具体可感的审美空间,探讨小说寓“意”于“象”的空间审美内涵。高度凝练的地理空间意象在小说中的表达,是人物活动的意象化呈现,融合了作者的观察者视角、富有创造力的表达以及读者想象的审美意识合力。

    2025年02期 v.47;No.243 8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0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经济学

  • 新型跨境易货贸易生态的机制构建与路径选择

    林峰;

    新型跨境易货贸易生态的机制构建与路径选择在全球“去美元化”趋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尽管美元仍占据国际支付和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但“去美元化”潮流为新型跨境易货贸易提供了发展机遇。新型跨境易货贸易作为一种替代贸易模式,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基础设施,实现更高的交易匹配效率和效益。然而,该模式面临政策缺失、信用保障不足、价值评估公允性挑战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为此,应围绕零散型、集约型和自组织型三种新型跨境易货贸易生态系统设计架构,并通过竞合机制、线上线下融合机制、业态融合机制以及风险评估与防范机制克服当前的困境,推动新型跨境易货贸易生态的健康发展。在政策方面,建议明确监管政策,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信用体系,建立货品价值评估体系以及筹建“易货贸易保护基金”,以促进该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025年02期 v.47;No.243 10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管理学

  • 中国企业全球人才管理的法律合规与数字创新

    左小德;孙鹏;

    全球化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全球人才管理格局,对中国企业而言,国际法律环境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深入剖析国际劳动法、税收法规、数据隐私保护以及跨文化法律差异后可知,国际法律的复杂性不仅影响企业的人才吸引、管理与留用政策,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中国企业需要构建全面的全球法律合规治理体系、培养跨文化领导力、优化全球薪酬与激励机制、借助数字化技术提升人才管理效率以及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期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从而塑造更具活力与包容力的国际商业生态体系。

    2025年02期 v.47;No.243 11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5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哲学

  • 日常生活转型:微观生活异化的批判和解放——从亨利·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论起

    王国兵;袁祖社;

    当代资本生产已经由商品生产过渡到空间生产,空间生产建构的生产秩序正在重新塑造人们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深陷于微观生活的消费主义景观中,同时又被宏观社会的资本结构及其功能秩序所控制。人们生活在消费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的协同座架中,生活变成了被生活或被活着的状态,人们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各种可能性都荡然无存,日常生活遭受着由消费符码编制的资本意识形态裹挟。对此,列斐伏尔提出批判日常生活,澄清谁在生活、怎样生活和生活什么,从对消费符码秩序的批判中揭示日常生活的取用性和栖居性。

    2025年02期 v.47;No.243 126-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4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教育教学研究

  • “四史”教育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刘顿;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凝结成的重要精神资源,蕴含着强大的育人功能,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赋能,助力“四史”教育的顺利开展。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红色基因,其政治性与思政课育人性高度契合,其真实性与高校思政教学需求相匹配,其时代价值与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相得益彰。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持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育人功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功能。依据红色文化资源的自身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及评价等方面积极探寻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用活用好用实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创新性转化。

    2025年02期 v.47;No.243 137-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3K]
    [下载次数:6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四史”教育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刘顿;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凝结成的重要精神资源,蕴含着强大的育人功能,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赋能,助力“四史”教育的顺利开展。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红色基因,其政治性与思政课育人性高度契合,其真实性与高校思政教学需求相匹配,其时代价值与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相得益彰。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持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育人功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功能。依据红色文化资源的自身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及评价等方面积极探寻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用活用好用实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创新性转化。

    2025年02期 v.47;No.243 137-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3K]
    [下载次数:6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新时代发扬革命精神的意义与路径探析

    周娜;

    革命精神不仅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全过程,也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思想武器,是新时代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迫切需求,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精神武器,也是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的现实需要。发扬革命精神需要提高革命精神的宣传和教育质量,以增强人们的政治认同;需要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建设,以丰富其时代内涵;需要加强革命老区的建设和革命文物的保护,以增强其内在活力;需要丰富新时代革命精神的内涵,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具体的革命行动。

    2025年02期 v.47;No.243 147-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2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征稿启事

    <正>《临沂大学学报》是山东省教育厅主管、临沂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临沂大学学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立足学术前沿,鼓励学术创新,确立了“培植特色学报、提升学术引领能力、争创区域名刊”的办刊定位。本刊被评为“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被遴选为“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期刊。《临沂大学学报》拥有良好的学术品牌,近年来,本刊开办的“沂蒙精神论坛”“荀子研究”“文学地理学批评”“乡村振兴”“商贸物流研究”等栏目影响力不断扩大,已形成办刊特色。2019年,本刊“沂蒙精神论坛”专栏在第六届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2022年,本刊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期刊高质量发展建设项目;2023年,本刊在第七届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被评为“全国高校质量进步社科期刊”。

    2025年02期 v.47;No.24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下载本期数据